少年游•席上有赠

花底新声,尊前旧侣,一醉尽生平。
司马无家,文鸯未嫁,赢得是虚名。
当时顾曲朱楼上,烟月十年更。
老我青袍,误人红粉,相对不胜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酒席上遇到旧相识,触发了对青春往事的感慨,字里行间透着对人生际遇的无奈和自嘲。

上片(前六句)从酒席场景切入: "花底新声"指席间演奏的新曲子,"尊前旧侣"是说酒杯前坐着老友。这两句用音乐和美酒营造热闹氛围,但紧接着"一醉尽生平"突然转折——看似痛快的醉酒背后,是耗尽半生的沧桑感。后三句用两个典故自比:像司马相如一样漂泊无家,像少年英雄文鸯那样错过婚嫁年龄,到头来只落得虚名一场。这里用历史人物的失意,暗指自己现实中的落魄。

下片(后五句)转入回忆与现状的对比: 十年前在朱楼听曲的潇洒岁月,如同烟月般缥缈易逝。如今"青袍"(低级官员服饰)暗示官职卑微,"红粉"(歌女)代指风流往事,一个"误"字点明对蹉跎岁月的悔意。最后"相对不胜情"最耐人寻味——与旧人重逢时,那些未尽之言、难言之情,都化作席间无言的唏嘘。

全词妙在三种反差: 1. 酒席的热闹与内心的落寞形成对比 2. 年轻时的抱负与中年现实的反差 3. 表面洒脱("一醉尽生平")与深层苦涩("赢得是虚名")的矛盾

这种用欢宴写哀愁的手法,比直接诉苦更打动人心。就像现代人同学聚会时,笑着碰杯却想起当年梦想,那种"笑着笑着就沉默了"的复杂情绪,与七百年前这位词人的心境依然相通。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