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湖

水跨三州地,苏州水(西岩集作姑苏较)最多。
昔年僧为说,今日自经(西岩集作客同)过。
亡国岂(西岩集作宁)无恨,渔人休更(西岩集作放)歌。
洞庭山一抹,翠霭白云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太湖的壮阔景色,同时暗含历史兴亡的感慨。

前四句写太湖横跨三州的广阔,苏州水域最为宽广。诗人回忆当年僧人讲述的太湖故事,如今自己亲身经过这里。用"水最多"这样直白的语言,突出太湖的浩渺,同时带出物是人非的时空感。

中间四句转入深沉思考。面对太湖,诗人想到历史上的亡国之痛,劝渔人不要再唱那些可能勾起往事的渔歌。"岂无恨"三字点出历史伤痕,而"休更歌"则体现诗人对平静的向往。

最后两句以景作结,远望洞庭山如一抹青黛,翠绿的山色与白云相映成趣。这个清新画面冲淡了前文的沉重,展现大自然超越人事变迁的永恒之美。

全诗在写景中自然融入历史沉思,既有对山河壮丽的赞叹,又有人世沧桑的感怀,最后回归自然和谐,层次分明而余韵悠长。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湖光山色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绪。

翁卷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乐清(今属浙江)人。工诗,为“永嘉四灵”之一。曾领乡荐(《四库提要》作“尝登淳佑癸卯乡荐”,《乐清县志》承此,而近人以为是淳熙癸卯,相差一个甲子。衡诸翁卷生平,前者过早,后者过尽,疑都不确),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有《四岩集》,《苇碧轩集》。清光绪《乐清县志》卷八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