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观音寺

天削孤峰峻,医闾最上头。
穷岩藏古寺,悬石结危楼。
雪瀑千林润,松门六月秋。
夜来禅榻卧,天汉掌中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险峻山峰上的观音寺,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寺院建筑,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壮美。

首联"天削孤峰峻,医闾最上头"用夸张手法写山峰的险峻,像是被天斧劈出来的,在医巫闾山脉中最为高耸。这种写法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山势的雄伟。

颔联"穷岩藏古寺,悬石结危楼"继续描写山寺的奇特位置:古老的寺庙藏在陡峭的山岩间,楼阁像是悬挂在巨石上。这里"藏"和"结"两个动词用得巧妙,既写出建筑的惊险,又暗示了修行之地的隐秘。

颈联"雪瀑千林润,松门六月秋"转换视角写自然景观:雪白的瀑布滋润着山林,寺庙的松门即使在盛夏也透着秋意。这两句通过视觉(雪瀑)和触觉(凉意)的描写,营造出清凉幽静的氛围。

尾联"夜来禅榻卧,天汉掌中流"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夜晚躺在禅床上,仿佛银河就在手掌间流淌。这个想象既夸张又真实,既写出山寺的高耸入云,又暗喻修行者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整首诗从远观到近看,从白天到夜晚,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山寺。诗人没有直接说理,而是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禅意。特别是最后银河在手的想象,把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冯惟健

冯惟健,(1501——1553) ,字汝强,改汝至,号冶泉,又号陂门明中期著名文士,临朐人。冯裕长子。军人出身,始终未登身仕途。善为词章。著有《陂门山人文集》,收入《五大夫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