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读小谱花影词卷感题

恁凄清。把初红晚绿,低诉一声声。檐角天高,帘心梦短,谁伴秃管疏檠。

便绝到、黄河远上,恐绛树、不复在旗亭。若问愁侬,艳辰娇夕,也值惺惺。

今愿与君申约,约鸾台鹤峤,月白吹笙。春水横塘,梨花细雨,涉甚闲怨闲情。

笑多事、痴蚕弄茧,更缠绵、啼得似秋莺。试看秦黄,半生误赚狂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的主题是"孤独与愁绪",作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寂寞感。

上阕(前八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 - 开篇"恁凄清"直接点明氛围,用"初红晚绿"的暮色景象烘托孤寂 - "檐角天高,帘心梦短"用空间对比(高远的天空vs狭小的帘内)突出人的渺小 - "秃管疏檠"(秃笔和稀疏的灯架)暗示独坐写作的寂寞 - 提到"黄河远上"的壮阔景象,却说即便如此也无人相伴,强化孤独感

下阕(后八句)转向抒情: - 想与人约定在仙山(鸾台鹤峤)赏月吹笙,却只是空想 - "春水横塘,梨花细雨"的美景中,却说这些都与自己无关 - 自嘲像"痴蚕"作茧自缚,像秋莺般徒劳啼叫 - 最后以"秦黄"(指秦观、黄庭坚)自比,说半生追求文名却只换来狂名

全词特色: 1. 用对比手法:宏大景物vs微小个人,突出孤独 2. 意象选择精准:暮色、孤灯、秋莺等都很能烘托愁绪 3. 语言优美流畅,把抽象情感具象化 4. 结尾的自嘲让情感更显真实深刻

这首词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孤独感,用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特别是最后承认追求虚名的徒劳,更显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清醒。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