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太华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禅意的交融。
首联"太华嵯峨一望遥,到门犹碍过溪桥"用夸张手法写山势高峻,远远望去巍峨壮观,但走到寺门前还得跨过溪桥,暗示修行之路看似近在眼前,实则仍需努力跨越障碍。
颔联"慈云长见阶前起,孽火都来海上消"通过对比手法,将寺庙的祥云与俗世的烦恼对立描写。台阶前升起的祥云象征佛法慈悲,而人世间的罪孽烦恼就像海上的火焰,终将熄灭。
颈联"屋近树阴晴亦暗,砚涵竹露夜还潮"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寺院环境。房屋被树荫笼罩,即使晴天也显得幽暗;砚台沾染竹叶上的露水,夜晚仍带着湿气。这些细节烘托出寺庙清幽宁静的氛围。
尾联"从今剩买游山屐,野客无妨屡见招"表达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决定多备几双登山鞋,随时接受山野隐士的邀约,流露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全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鲜明的意象对比,展现了太华寺清幽绝俗的环境,同时抒发了作者向往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人生态度。诗中"慈云"与"孽火"、"树阴"与"竹露"等意象的运用,既写景又抒情,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禅意的完美融合。
张紞
张紞(?—1403年),字昭季,富平县雷古坊中张村人。明洪武初,选拔为经明行修,为京兆教授。后历任东宫侍正、通政司左参议、通政使、布政司左参政等官职。洪武十五年(1382年),朝廷用武力平定了云南,朱元璋下诏派张紞主持云南政务:“今命卿西南方面重任,君子道兴之所然。且云南诸夷杂处之地,若欲治安,非出群之材不可。卿必忠可格天,诚可会人,朕之生灵是幸”(见《云南机务钞黄》)。云南聚居着20多个少数民族,自然资源丰 富,文化教育落后,历来为中原统治者目为“蛮服”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