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残柳笼烟,幽花掩月,旧游记惯台城。
湖上秋来,波心冷到鸥盟。
韶光容易抛人去,甚南朝、燕燕莺莺。
暗销凝。
脂水秦淮,流断清泠。
蒋山依旧天横翠,祗年时帝子,望断瑶京。
北固楼高,而今又动边声。
百年兴废寻常事,听寒潮、呜咽难平。
莫沉吟。
螺碧深杯,且洗愁襟。
湖上秋来,波心冷到鸥盟。
韶光容易抛人去,甚南朝、燕燕莺莺。
暗销凝。
脂水秦淮,流断清泠。
蒋山依旧天横翠,祗年时帝子,望断瑶京。
北固楼高,而今又动边声。
百年兴废寻常事,听寒潮、呜咽难平。
莫沉吟。
螺碧深杯,且洗愁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通过南京秋景,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深沉感慨。全词像一部褪色的老电影,用细腻的画面和声音勾起我们对往事的追忆。
上片开篇用"残柳笼烟,幽花掩月"勾勒出朦胧凄美的南京秋色,台城(南京古称)的旧游记忆随之浮现。湖面秋波冷得连鸥鸟都不愿停留,暗示时局动荡。诗人感叹美好时光易逝,用"南朝燕燕莺莺"暗指当年繁华,如今只剩秦淮河的胭脂水(喻指昔日奢靡)流尽,徒留清冷。
下片写钟山(蒋山)依旧青翠,但帝王后裔(年时帝子)已无处寻踪。北固楼(镇江名胜)传来的"边声"暗示战事又起。诗人看透"百年兴废寻常事"的历史规律,但听到潮声呜咽仍难平静。最后以"别多想了,喝酒解愁"作结,看似洒脱,实则愁绪更深。
全词妙在将个人愁绪与家国命运交织:残柳、冷波、呜咽的潮声都是时代悲音,而饮酒消愁的结尾更显无奈。诗人用南京典型意象(台城、秦淮河、钟山)构建历史沧桑感,让读者在景语中读懂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