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宫女子的孤寂与哀愁,画面感极强。
前两句像电影镜头:一位穿着绣花裙的女子斜靠在门边出神,侍女默默点亮灯火、关上宫门。这个场景没有对话,却透露出女子内心的空虚——她似乎在等待什么,但最终只剩侍女机械的日常动作,暗示等待的落空。
后两句借景抒情:本该有燕子飞舞的春天,却只有被雨水打湿的残花,连春风都仿佛在黄昏中叹息。这里用"燕子不来"暗指女子期盼的人未至,"花著雨"象征她泪痕斑驳的妆容。最妙的是把春风拟人化,说春风都在替她埋怨黄昏,其实是她自己在无声地控诉寂寞的处境。
全诗没有直接写"愁"字,但通过关门动作、雨中残花、缺席的燕子这些意象,让读者感受到深宫就像一场永远等不到人的黄昏。这种含蓄的写法,比直接哭诉更令人揪心。
韩偓
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