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张子的与余同年俱为县令江南子的自建德改当涂今入觐又改荣县一岁中三易县居京师旅寓相近以诗为别
岭表生异人,始兴最开先。余公亦崛起,屹屹天圣间。
圣代丘文庄,富学迈昔贤。忆余童丱时,尝听家君言。
吾郡有桑生,恃才颇轻儇。公见即识之,进奖席每前。
夫人出佩玉,珍馔罗绮筵。当时吐哺风,与古能比肩。
公文根理要,不肯事纤妍。奈何浮薄子,辄尔论议喧?
子的来公乡,年往志愈坚。共余曲江宴,面带鲸海颜。
问公石屋在,世业存遗编。君今为县吏,宦辙如邮传。
庙堂亦无意,何以不少怜?使君自天来,万里往复旋。
君才岂不办,古道多屯邅。叹息时所尚,为废循吏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两个同乡官员的友谊和人生感慨,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物故事线 诗的前半部分像回忆录:岭南出过很多人才,作者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一个故事——有位叫桑生的才子虽然狂傲,但官员丘文庄(诗中"公")却赏识他,甚至让夫人用美玉和佳肴款待。这展现了古代官员惜才的风范。
2. 现实对比 后半段转到现实:朋友张子一年内被调任三个县(建德→当涂→荣县),像邮差一样奔波。作者打抱不平:朝廷为何不珍惜这样有才的人?用"邮传"比喻频繁调动,暗示官员像物品一样被随意派遣。
3. 深层感慨 最后发出双重叹息:一是朋友明明有才能("君才岂不办"),却因坚守传统美德("古道")而仕途不顺;二是抱怨当下风气,真正的好官员反而不被重视,就像史书里记载的"循吏"(好官)传统正在消失。
全诗妙在把个人遭遇写成时代缩影。通过对比: - 过去官员如何爱才 vs 现在朝廷随意调遣 - 朋友坚守原则 vs 现实中的困境 让读者感受到:时代变了,官场不再重视品德和能力,这才是最令人叹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