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清朝 十六子晬日
脉望传家,刍尼报喜,霜天晴转佳晨。
零星破物,晬盘罗列红茵。
漫学乃翁自苦,命如王霸秪愁人。
金银气,左戈右印,年少从军。
何事破书到手,又似曾相识,古义今文。
鲜卑正语,谁问明月前身。
尚忆老亲爱我,至今如梦拜荒坟。
梅花下,邴原断酒,心上回春。
零星破物,晬盘罗列红茵。
漫学乃翁自苦,命如王霸秪愁人。
金银气,左戈右印,年少从军。
何事破书到手,又似曾相识,古义今文。
鲜卑正语,谁问明月前身。
尚忆老亲爱我,至今如梦拜荒坟。
梅花下,邴原断酒,心上回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父亲为十六岁儿子庆生的场景,但字里行间藏着复杂的人生况味。
上阕开篇用"脉望传家"(书香传承)和"喜鹊报喜"营造喜庆氛围,但很快笔锋一转。父亲为孩子准备抓周仪式(晬盘),红布上摆着零散物件,却暗含担忧——既怕孩子像自己一样命苦,又期待他未来能"左戈右印"建功立业。这种矛盾心理特别真实,就像现代父母既望子成龙,又怕孩子吃苦。
下阕更有意思。孩子抓到书本时,父亲突然恍惚觉得孩子像读过这些书似的,暗藏"前世记忆"的玄妙感。"鲜卑语"的典故暗示时代变迁,而"拜荒坟"三字猛地戳破温馨画面——原来庆生时父亲已想起逝去的长辈。最后以梅花、戒酒作结,在哀伤中透出希望,就像冬天里期待春天。
全词妙在把生日写得既热闹又苍凉。通过抓周仪式,串起三代人的命运:逝去的祖辈、艰辛的自己、未知的孩子。这种"庆生时想到死亡"的写法,比单纯写快乐更触动人心,就像生日蛋糕上燃着的蜡烛,光亮温暖却终会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