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引
碧波如黛没平沙。
柳初斜。
雨如麻。
十里长堤,何处紫鸾车。
闲踏青莎归去晚,生怕得,湿春衫、画扇遮。
深红浅红墙内花。
是王家。
是谢家。
铜镮双阖,高楼角、露碧窗纱。
银甲新声,谁弄玉琵琶。
弹得天边开霁色,铃鸽起,趁晴风,入断霞。
柳初斜。
雨如麻。
十里长堤,何处紫鸾车。
闲踏青莎归去晚,生怕得,湿春衫、画扇遮。
深红浅红墙内花。
是王家。
是谢家。
铜镮双阖,高楼角、露碧窗纱。
银甲新声,谁弄玉琵琶。
弹得天边开霁色,铃鸽起,趁晴风,入断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明月引》描绘了一幅春日雨后的江南画卷,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感。
开篇用"碧波如黛"形容雨后江水,像青黑色颜料般深沉,暗示天色将晚。柳枝斜垂、雨丝细密,营造出朦胧湿润的氛围。诗人漫步长堤寻找"紫鸾车"(富贵人家的车驾),却只看到空荡的堤岸,这里暗含对繁华易逝的感慨。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归家场景:行人小心踩着青莎(草地)怕沾湿衣衫,用画扇挡雨,这些细节让画面充满生活气息。路过深院高墙时,诗人用"王家""谢家"(东晋两大豪门)代指富贵宅邸,铜门紧闭中传出琵琶声,暗示院内正举行雅集。
最精彩的是结尾:琵琶声仿佛有魔力,竟让天空放晴。白鸽乘着晴风飞向晚霞,这个动态画面将音乐、天气、飞鸟自然串联,用"入断霞"三字收束全篇,余韵悠长。全诗通过视觉(碧波、花墙)、听觉(琵琶)、触觉(细雨)的多重感受,展现了江南春日特有的温润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