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 其二
霜气饱黄花,霞光醉白鸟。
山高秋复高,秋逐烟与草。
物性相因缘,谁能割昏晓。
我心同孤月,淡荡寄天表。
不夜魄常圆,无云风自扫。
秋色本自如,何劳费幽讨。
世人贵耳目,漫羡素娥皎。
蹑梯上广寒,不识门前道。
惆怅月中人,银丸弄空藻。
山高秋复高,秋逐烟与草。
物性相因缘,谁能割昏晓。
我心同孤月,淡荡寄天表。
不夜魄常圆,无云风自扫。
秋色本自如,何劳费幽讨。
世人贵耳目,漫羡素娥皎。
蹑梯上广寒,不识门前道。
惆怅月中人,银丸弄空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景,同时融入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是生动的秋日画卷:寒霜染黄了菊花,晚霞映红了归巢的白鸟。随着山势升高,秋意也越发浓郁,仿佛追逐着山间的云雾和野草。这里用"醉"字巧妙地把霞光拟人化,让静止的景色活了起来。
中间八句转入哲理思考。诗人观察到万物互相依存(露水凝结需要夜晚,日出带来白昼),就像月亮不受乌云干扰、夜风自然吹散阴霾一样。他认为秋色本就天然美好,不必刻意探寻,暗讽世人总是追求表象("贵耳目"),就像盲目羡慕月宫仙子,却连通往月宫的路都找不到。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想象月宫仙子其实也很寂寞,只能玩着月亮这个"银丸子"来排遣。这个出乎意料的比喻(把月亮比作玩具)既新颖又带着淡淡忧伤,暗示再美好的事物,近距离观察也可能发现其孤独本质。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秋景写出新意,通过月亮这个意象,把写景、说理和抒情自然串联。诗人用通俗的比喻(银丸、梯子)解构了传统月宫传说,表达出"距离产生美"的深刻洞察——人们向往的仙境,或许只是另一个孤独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