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 渊明祠
柴桑高隐,丘壑岁寒姿。
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
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
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馀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
北窗下,羲黄上,古人期。
俗人疑。
束带真难事,赋归去,吾庐好,斜川路,携筇杖,看云飞。
六翮冥冥高举,青霄外、矰缴何施。
且流行坎止,人世任相违。
采菊东篱。
正悠然、见南山处,无穷景,与心会,有谁知。
琴中趣,杯中物,醉中诗。
可忘机。
一笑骑鲸去,向千载,赏音稀。
嗟倦翼,瞻遗像,是吾师。
门外空馀衰柳,摇疏翠、斜日辉辉。
遣行人到此,感叹不胜悲。
物是人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六州歌头 渊明祠》是怀念和赞颂东晋时期著名隐士陶渊明的诗词。让我们用现代语言来解释这首诗的魅力和精髓。
诗中描绘了陶渊明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他隐居在柴桑,过着与自然亲近的生活,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行,如同冬天里屹立不倒的岩石一般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喜欢在北窗下享受宁静的时光,与古人的智慧对话,以羲和黄帝为榜样,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这与世俗之人难以理解的高洁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诗的下半部分进一步展开,描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悠然生活。他选择自然中的“流行坎止”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顺应自然的变化,不在乎世俗的评价。在东篱下,他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南山美景,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感受到无穷的乐趣和满足。这种心灵的契合只有他自己深深理解,其中琴声和美酒带来的乐趣,以及酒后的诗作,都展现了他忘却世事的超脱。
最后,诗人感慨陶渊明远离尘嚣,虽留下深刻的影响,却难以找到与之共鸣的灵魂。门外的衰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无奈,表达了对陶渊明深深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对陶渊明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古代隐士高尚品格和超凡脱俗境界的赞美,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现代社会中失去自然与心灵契合的深深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