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喜山僧摘杨梅至

一望山坳红紫堆,皋亭五月熟杨梅。
家家火树垂千缬,日日冰盘荐百枚。
尚拟趁晴看饱去,却怜和雨摘将来。
莫论风味如西碛,齿软还须嚼几回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皋亭山杨梅成熟的丰收景象,以及诗人与山僧雨中分享杨梅的趣事。

开篇用"红紫堆"直接展现满山杨梅熟透的壮观画面,像打翻的颜料罐泼在山间。接着用"火树千缬"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挂满果实的杨梅树像节日里装饰的彩灯,而"冰盘百枚"则写出人们用清凉的盘子盛放杨梅待客的习俗,这两个画面一动一静,把杨梅丰收的热闹场景写活了。

中间四句突然转折:诗人本打算晴天去饱餐杨梅,没想到山僧冒雨送来新鲜采摘的果子。这个意外惊喜通过"却怜"二字传递出温暖的人情味,雨中送果的细节让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结尾的幽默感最有趣:诗人明明牙齿都被酸软了,还嘴硬说"莫论风味",一边说着不在乎味道,一边忍不住继续往嘴里塞。这种矛盾心理通过"齿软还须嚼几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看见他酸得皱眉又停不下嘴的样子。

全诗就像一组动态镜头:从漫山红紫的远景,拉到家家摆果的近景,最后定格在诗人与山僧雨中尝鲜的特写。没有刻意说理,只用鲜活的画面和生活化的细节,就把丰收的喜悦、人情的温暖和尝鲜的乐趣自然流露出来。特别是最后那个酸得龇牙咧嘴还要吃的场景,让整首诗都带着杨梅般酸甜生津的生活气息。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