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庙

昭烈遗黎死尚羞,挥刀斫石恨谯周。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关于邓艾庙的诗词。邓艾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这首诗通过描述邓艾庙的情境,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对历史的看法。下面我们来通俗地分析一下这首诗:

1. “昭烈遗黎死尚羞”:这句诗首先提到了“昭烈”,这是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谥号。诗人可能是在描述邓艾作为刘备的后代或者追随者,即使死后仍然感到羞耻。这可能是对邓艾忠诚于蜀汉,但遭遇不幸命运的哀悼。

2. “挥刀斫石恨谯周”:在这里,“挥刀斫石”可能是形容邓艾英勇无畏,即使面对困难也毫不退缩。“恨谯周”则可能指的是邓艾对蜀汉投降魏国的决策持有异议,特别是谯周是蜀汉投降派的主要人物之一,邓艾可能对其持有强烈的反感。

3. “如何千载留遗庙,血食巴山伴武侯”:这两句诗描绘了邓艾庙历经千年仍然存在的场景,以及邓艾陪伴在武侯(诸葛亮)身边的情景。“血食巴山”可能意味着邓艾即使在死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祭祀。诗人可能是在赞美邓艾的忠诚和英勇,以及对诸葛亮的深深敬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邓艾庙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邓艾忠诚和英勇的赞扬,以及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诗人可能认为邓艾是蜀汉的忠臣,即使遭遇不幸,但他的精神仍然被人们铭记和尊敬。同时,诗人也可能在暗示对蜀汉命运的哀悼和对某些历史事件的看法。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