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乌夜啼

城上柝,渔舟夜寒城下泊。
城头乌啼月欲落,岂知城中人苦乐。
锦坊织儿誇织锦,蚕妇采桑兼采椹。
千金贾儿那复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城市夜晚的对比画面,通过三个场景展现贫富差距和人间疾苦。

开头三句用声音和画面营造氛围:城上打更的梆子声、渔夫在寒夜停泊的小船、月亮将落时乌鸦的啼叫——这些冷清元素暗示着普通人的艰辛生活。随后一句"岂知城中人苦乐"像一声叹息,点明城里城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中间两句用织工和蚕妇代表劳动者的辛苦:织坊工人整天炫耀自己织的锦缎有多美,养蚕妇女既要采桑叶又要捡桑果。这里的"誇"字用得巧妙,看似骄傲,实则透露出劳动者只能用成果来安慰自己的辛酸。

最后一句突然转向富人生活:那些一掷千金的富家子弟,哪里会忍受这样的苦日子?"那复忍"三个字带着讽刺,富人根本不懂,也不愿懂穷人的艰难。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拍城外寒夜,再拍城里织工,最后定格在富人奢靡的生活。没有直接批评,但通过强烈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社会的不公。语言朴实但画面感强,像一首古代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