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方山冯公见寄(方山年七十九矣居百丈山下)

晚学无成愧寡闻,著书千载羡公勤。
天高谁识潜心苦,地远何由会面频。
雨入东湖青迤逦,云开百丈碧嶙峋。
夜凉露坐哦佳句,南极时时见老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名叫方山的诗人的,方山当时已经七十九岁,住在百丈山下。苏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对方勤奋写作的钦佩之情,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长寿的祝愿。

首句“晚学无成愧寡闻”,苏轼坦言自己年纪大了,学问没有长进,知识也有限,感到惭愧。他将自己与对方方山的勤勉对比,表达了对方给自己带来的榜样作用。

第二句“著书千载羡公勤”,苏轼羡慕方山能够著书立说,影响千载,更赞美他勤奋的精神。

接下来两句“天高谁识潜心苦,地远何由会面频”,苏轼感叹自己和方山天各一方,难以相见,虽然敬佩对方,却不能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付出。他把这种情感比作天空的高远和大地的辽阔,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之后两句“雨入东湖青迤逦,云开百丈碧嶙峋”,苏轼以自然景色来寄托情感。东湖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连绵,百丈山在云开雾散后展现出碧绿的壮观景象。这里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象征着对远方朋友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如同青山绿水一样,永远生机勃勃。

最后一句“夜凉露坐哦佳句,南极时时见老人”,苏轼想象自己在凉爽的夜晚,坐在露水边吟诵诗句,抬头望去,南方天际仿佛有老人的身影。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借用了“南极老人星”的意象,祝愿朋友长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敬佩和思念之情,还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长寿的祝愿。

吴存

(1257—1339)元鄱阳人,字仲退。私淑饶鲁之学。部使者劝以仕,不赴。仁宗延祐初,强起为本路学正,改宁国教授。后聘主本省乡试,寻卒。有《程朱传义折衷》、《月湾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