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燕子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译文及注释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nán)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mò)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喃喃:燕子的叫声。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王谢:代指高门贵族。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年年岁岁来来往往把寒热衔来搬去。喃喃鸣叫,忙碌飞奔,春风中堂上翻飞寻找王谢时的繁华旧迹,却只见笼罩在夕照斜阳中的寻常巷陌。兴,见证了许多;亡,也尽由着评说。

注释
春社: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秋社:古代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喃喃:燕子的叫声。
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王谢:代指高门贵族。
乌衣巷:在金陵城内,是王、谢等两家豪门贵族聚居的地方。

赏析

在此曲中,作者托情于燕,抒历史兴亡之叹。燕子有飞迁的习性,秋天飞往南方,春暖花开时再返回北方。作者用燕子的来去喻示时间的流逝,又赋予燕子以人的视角。

接着写燕子喃喃细语,忙碌争飞,似乎在寻找王谢繁华旧迹,诉说人间兴亡之事,实际上是移情于燕子,将燕子的本能活动赋予人的主观意识。在只有“巷陌乌衣夕照斜”的无奈失望中,作者更是借燕子的口吻直接诉说历史兴亡的慨叹。全曲紧扣咏燕来怀古,继承了古人却又不拘泥、重复,立意新颖。尤其是移情手法的运用,使此曲更具婉转、曲折之妙。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是一个对偶句,依旧借助燕子的视角慨叹历史,文学上将这种手法称作“移情”,即将人的主观感受转移到某样事物上,使人物合一,强化情感的表达。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兴亡往事最终都付与评说,人世喧嚣也都归于“喃喃”之语。曲的结尾很有一种有淡世事的超然之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叫《山坡羊·燕子》,是古代诗人写的一首描写燕子迁徙的词。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首先,诗的开头说“来时春社,去时秋社”,意思是燕子在春天的时候到来,秋天的时候离开。这里的“春社”和“秋社”指的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别对应春分和秋分。诗人用这个来比喻燕子迁徙的周期。

接着,“年年来去搬寒热”,这里的“搬寒热”是指燕子带来了春天和秋天的气息,象征着季节的交替。

“语喃喃,忙劫劫”,这里的“语喃喃”是形容燕子在飞行中的叫声,而“忙劫劫”则是形容燕子忙碌的样子。燕子在迁徙过程中,一边飞行一边叫着,非常忙碌。

“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这两句诗描绘了燕子在春天和秋天分别寻找栖息地的情景。这里的“春风堂上寻王谢”是指燕子在春天寻找好的栖息地,而“巷陌乌衣夕照斜”则是说燕子在秋天离开,夕阳斜照的景象。

最后,“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这里的“兴”指的是燕子的繁荣,而“亡”则是指燕子的消失。诗人通过燕子迁徙的兴衰,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总之,这首诗通过描写燕子迁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启迪。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