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矢庵来韵二首 其一

百岁光阴已半过,更无英气可消磨。心粗自不容机事,耳热宁须托浩歌。

世味近知闲处好,宦情终觉少年多。东桥有路通三径,奈我才非二仲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中年人对生活的感慨和自嘲,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前两句说自己已经活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那股锐气早就被生活磨平了。"百岁光阴"是夸张说法,其实就是说人生过半。这里用"英气消磨"的比喻很形象,就像宝剑的锋芒被磨钝一样。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生活态度转变:年轻时做事莽撞(心粗),现在学会避开麻烦事;以前听到激昂歌曲就热血沸腾(耳热),现在觉得平淡才是真。通过"世味"(人生滋味)和"宦情"(做官心思)的对比,说出现在更懂得享受清闲,不像年轻时总想着建功立业。

最后两句用典故自嘲:虽然家门口就有通往隐士生活的路("三径"指隐士住所,"东桥"是虚指),可惜自己做不到像古代著名隐士"二仲"那样洒脱。这里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坦然承认自己终究是俗人一个。

全诗用生活化的比喻(磨钝的刀、发热的耳朵)和对比手法,把一个中年人看透世事后既豁达又略带无奈的心态写得生动有趣。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智慧,以及敢于自嘲的幽默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