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咏水仙

亭亭玉立,翠袖生香寒恻恻。
几度相逢,飘缈惊鸿只梦中。
万千幽恨,浅淡眉痕黄一晕。
欲去凌波,脉脉无言泪自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减字木兰花 咏水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仙花的形象,同时暗含了人的情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外形与气质的刻画 开篇"亭亭玉立"直接勾勒出水仙挺拔的姿态,"翠袖生香"用拟人手法写叶片青翠、花香清冷。后句"寒恻恻"既写冬末春初的寒意,也暗示了孤寂氛围。这里的水仙像一位身着绿衣的佳人,带着清冷幽香独自站立。

2. 梦境与现实的交织 "几度相逢"道出反复的思念,"惊鸿只梦中"借用曹植《洛神赋》的典故,将水仙比作梦中惊鸿一现的仙女。这种虚实交错的写法,既表现了对水仙的眷恋,也暗含了现实中难以把握的美好。

3. 拟人化的情感抒发 下阕完全把水仙人格化:"眉痕黄一晕"写花蕊如同女子愁眉,"欲去凌波"用洛神"凌波微步"的典故,把水仙的摇曳想象成仙子踏波而行。最后"脉脉无言泪自多"更是巧妙——水仙花上的水珠成了无声的眼泪,把植物特性与人的相思之情完美融合。

全词最妙处在于:表面句句写花,实则字字含情。通过把水仙比作梦中佳人,又赋予它人的愁绪,让读者既看到花的清雅姿态,又感受到一种求而不得的惆怅。这种物我交融的写法,让普通的水仙承载了丰富的情感,显得格外动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