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夜晚的场景,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隐居的向往。
前两句"山中今夜何人,阙下当年近臣"形成鲜明对比:今夜山中的隐士,当年曾是皇宫里的高官。"阙下"指皇宫,"近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这两句暗示了人生境遇的巨大转变。
后两句"青琐应须早去,白云何用相亲"是诗人的感悟。"青琐"指华丽的宫门,代表官场生活,诗人认为应该早点离开;"白云"象征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诗人觉得不必刻意追求,顺其自然就好。
整首诗语言简练,通过"山中/阙下"、"青琐/白云"的对比,表达了看透官场、向往自然的心境。诗人用通俗的意象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与其在官场汲汲营营,不如回归自然本真。这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韩翃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