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塞

最高寒。
是危楼、对远山。
到三更筵罢,月上笛声阑。
香也残。
酒也残。
晓莺将啼燕未还。
奈此时、屏冷枕单。
看渠移烛卸钗鬟。
留又难。
去又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入塞》写的是一位女子在深夜独处的寂寞心情,像一部细腻的微电影。

上片用"最高寒"三个字开场,就像镜头突然推到高楼上孤独的身影。她望着远山,酒宴散场后的三更天,月亮升起来了,笛声也停了,香炉里的香烧尽了,酒杯也空了——这些细节像特写镜头,一点点放大她的孤独。

下片转到黎明前最冷的时刻。黄莺快要啼叫,燕子还没归巢,这个时间点选得特别巧妙,把等待的煎熬感拉得更长。被子是冷的,枕头是单的,她看着自己取下钗环准备就寝的样子,心里纠结:想留人又留不住,想放手又不甘心,这种矛盾心理通过"移烛卸钗鬟"的慢动作表现得特别生动。

全词就像用文字拍电影,每个画面都带着温度:月光的冷,烛火的暖,香炉的余温,被窝的凉意。最厉害的是把"难"字重复使用,像回声一样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来回碰撞,让读者真切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