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令带过折桂令 秋思客
窗风雨苦潇潇。
几番将、离魂惊觉(协叫)。
晚沙秦苑迥,秋水灞陵遥。
极目迢迢。
又天涯一夜晓。
短发彫、搔病不相饶。
愁不相饶。
为病多、减了酒量,为愁多、瘦了诗腰。
酒量减,刘伶潦倒。
诗腰瘦,庾信萧条。
雁下空壕。
叶落庭皋。
不晓事、草砌寒蛩,夜深时、絮絮叨叨。
几番将、离魂惊觉(协叫)。
晚沙秦苑迥,秋水灞陵遥。
极目迢迢。
又天涯一夜晓。
短发彫、搔病不相饶。
愁不相饶。
为病多、减了酒量,为愁多、瘦了诗腰。
酒量减,刘伶潦倒。
诗腰瘦,庾信萧条。
雁下空壕。
叶落庭皋。
不晓事、草砌寒蛩,夜深时、絮絮叨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秋思客》写的是一位漂泊在外的游子,在秋夜风雨中的孤独愁绪。全篇用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把抽象的"愁"写得活灵活现。
开篇就像电影镜头:风雨敲窗的夜晚,游子被惊醒,眼前浮现远方长安的景色(秦苑、灞陵都是长安地名),但实际隔着千山万水。这里用"一夜晓"很妙——明明辗转难眠,却感觉夜特别长。
中间部分像在照镜子:头发稀疏了还忍不住挠,愁得酒都喝不下(刘伶是古代酒鬼的代称),写诗也提不起劲(庾信是南北朝诗人)。最有趣的是把"愁"和"病"拟人化,说它们"不相饶",就像两个赖着不走的讨厌鬼。
结尾的蟋蟀叫声是神来之笔。本来秋夜听虫鸣很诗意,但作者偏说它们"絮絮叨叨",像不懂事的孩子吵人睡觉。这种抱怨反而让孤独感更真实——连虫子都在热闹,只有他形单影只。
全篇没有直接说"我想家",但通过减酒量、瘦腰身、听虫鸣这些细节,把异乡人的失眠夜写得如在眼前。最厉害的是把沉重的乡愁,用发牢骚的方式表达,读起来反而有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