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项斯(一作王建诗。题云:赠贾岛。)

端坐(一作尽日)吟诗忘(一作坐)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门连野水风长到,驴放秋原夜不归。
日煖剩收新落叶,天寒更著旧生衣。
曲江亭上频频见,为爱鸬鹚雨里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痴迷诗歌创作的文人形象,以及他与知己之间惺惺相惜的情谊。

前两句写诗人自己废寝忘食地写诗,在千万人中很难找到像项斯(或贾岛)这样的知音。"端坐吟诗忘忍饥"用夸张手法,说写诗专注到忘记吃饭,展现文人创作时的忘我状态。

中间四句通过生活场景的对比,刻画出一个超脱世俗的诗人形象:住所连着野外溪流,常有自然清风相伴;放任毛驴在秋野过夜,不拘小节。天气暖时收集落叶(可能用于生火或记录诗句),天冷就穿旧衣御寒,这些细节都体现了文人清贫但自在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转到曲江亭的相遇场景,用"鸬鹚雨里飞"这个灵动画面收尾。鸬鹚(一种水鸟)在雨中飞翔的景象,暗喻诗人与知己都像这鸟儿一样,在世俗风雨中保持着精神的自由。频繁相见却只为共赏这样一个简单画面,更显出两人志趣相投的深厚情谊。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把文人清苦却诗意的生活、知音难得的珍贵,以及人与自然相融的意境,都生动地呈现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平凡生活中坚持诗意的精神,以及知己间无需多言的默契。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