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的仙境景象,充满神话色彩和视觉冲击力。
开头两句写实中带点神秘:挂在树上的黑猿发出清亮的叫声,长满青苔的石壁上刻着模糊不清的文字。这里通过声音(猿呼)和视觉(苔藓、模糊的字)营造出幽深古老的氛围,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被遗忘的秘境。
后两句转向更夸张的想象:一条憨憨的巨龙下巴底下挂着宝珠,像月亮一样明亮,它的光芒照亮了人世间五岳的地图。这里的"痴龙"显得可爱又神奇,而"珠如月"的比喻让画面瞬间璀璨起来。最妙的是这颗龙珠不仅能发光,还能照见整个天下的山岳,仿佛拥有上帝视角,一下子把仙境的奇幻和现实的壮阔连接起来。
全诗就像用文字画了一幅"神仙家的日常":猿猴、古壁、巨龙、宝珠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既荒诞又合理,让读者瞬间穿越到一个既陌生又令人向往的世界。最厉害的是最后一句——仙人随手用龙珠当电筒,一照就看遍人间名山,这种举重若轻的写法,把"仙凡之别"表现得特别有趣。
汤胤勣
汤胤勣,字公让,明开国重臣汤和曾孙,为诸生,工诗,负才使气。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即席具数万言。忱荐之朝。少保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胤勣应对如响。累授锦衣千户。偕中书舍人赵荣通问英宗于沙漠,脱脱不花问中朝事,慷慨酬答不少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