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疏。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丰收年的美好景象,语言通俗却充满画面感。

开头说皇帝下诏让百官出城看庄稼,点明了事件背景。接着用"膏雨"(充足的雨水)和"凉风"两个自然元素,生动写出了庄稼长势好的原因——雨水让秧苗茁壮,凉风助力稻穗抽芽。

中间四句像一组特写镜头:早稻已经金黄一片,晚稻还是青翠茂盛,黄绿相间的田野美得像一幅画。诗人觉得这样的大丰收值得被写进诗歌和历史,说明这不仅是农事喜讯,更是值得记录的国家大事。

后四句升华主题:粮食会分给百姓,还能囤积多年。最后用"云"作巧妙对比——往常说庄稼茂密如云,但今年的收成连云都比不上,用夸张手法把丰收的喜悦推到极致。

全诗没有生僻字,就像在讲一个亲眼所见的故事:从接到命令、看到田野、感叹收成到展望粮食用途,层层递进,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片金灿灿的稻田中,感受到盛世的安稳与富足。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