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弦

莫讶过从懒,知希野性便。
鸟闲窥点笔,云淡和鸣弦。
幽事容孤赏,心期岂众全。
萧条南郭几,兀傲赫胥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鸣弦》描绘了一个远离喧嚣、享受独处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不屑。

首联“莫讶过从懒,知希野性便”意思是:别怪我很少与人来往,因为我天性喜欢自由自在,人少反而更自在。这里展现了诗人不愿迎合世俗、追求内心舒适的态度。

颔联“鸟闲窥点笔,云淡和鸣弦”用生动的画面描写隐居生活的惬意:鸟儿悠闲地看着我写字,淡淡的云彩仿佛在应和琴声。这一联通过自然景物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颈联“幽事容孤赏,心期岂众全”进一步强调诗人喜欢独自欣赏幽静的事物,他的理想和追求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孤独的坦然,甚至有些骄傲。

尾联“萧条南郭几,兀傲赫胥前”借用典故(“南郭”可能指隐士居所,“赫胥”是上古无忧无虑的部落),表达自己甘愿在清冷的环境中保持傲然姿态,像远古先民一样自由无拘。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清幽,核心思想是:独处不是孤独,而是选择自由;世俗的热闹不如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鸟、云、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隐居生活的诗意与洒脱。

瞿汝稷

瞿汝稷,(1548—1610)字元立,号那罗窟学人,幻寄道人、槃谈等,南直隶苏州府常熟(今属江苏)人。瞿景淳之子。以父荫受职,三迁至刑部主事,出知辰州府,任职长芦盐运使,累官至太仆少卿。幼秉奇慧,博览强记,宿通内外典。万历三十年(1602),撮汇历代禅宿法语为《指月录》三十卷,盛行于世。康熙十八年(1679),有聂先者,编续《指月录》二十卷以接踵其书。瞿汝稷另著有《石经大学质疑》、《兵略纂要》、《瞿冏卿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