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纷争、回归宁静生活的画面,充满隐逸之趣。
前两句"居然讼息愧王通,反闭柴门亦古风"是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像古代隐士王通那样摆脱世俗纠纷,关上简陋的木门过清静日子,这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颇有古人的风范。这里用"愧"字不是真的惭愧,而是带着点自嘲,暗示这种隐居生活来之不易。
后两句"幽鸟一声庭日永,轩窗从此近卢仝"勾勒出具体的隐居场景:庭院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显得白昼格外悠长;从此我的小窗生活,就和唐代爱喝茶的隐士卢仝很相似了。通过"幽鸟""庭日"这些意象,营造出静谧安详的氛围,而提到卢仝这个著名隐士,更突出了主人公甘于平淡、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闹中取静"的生活智慧。诗人把"打官司"这样的烦心事和"鸟鸣""柴门"的田园景象放在一起,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宁静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当我们放下执念、回归简单时,连最普通的鸟叫声、阳光都能带来深深的满足感。这种对平淡生活的珍视,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值得品味。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