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羡春歌

石亭梅花落如积,玉藓斓班竹姑赤。祝陵有酒清若空,
煮糯蒸鱼作寒食。长桥新晴好天气,两市儿郎棹船戏。
溪头铙鼓狂杀侬,青盖红裙偶相值。风光何处最可怜,
邵家高楼白日边。楼下游人颜色喜,溪南黄帽应羞死。
三月未有二月残,灵龟可信淹水干。葑草青青促归去,
短箫横笛说明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阳羡春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热闹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活泼的语言传递出节日的欢乐气息。

开篇用石亭边梅花飘落、青苔斑驳的竹林等自然景物,营造出初春的清新感。"祝陵有酒清若空"一句,用透明的酒比喻天气晴朗,同时带出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两日)人们煮糯米饭、蒸鱼聚餐的传统习俗。

中段聚焦于节日活动:雨后初晴的长桥上,年轻人划船嬉戏;溪边锣鼓喧天,穿红戴绿的游人偶然相遇。这些细节像电影镜头一样,捕捉到民间自发庆祝的鲜活场景——没有刻意安排,却充满生活气息。

后半段通过对比手法强化情感:邵家高楼上赏景的游人满面欢喜,而溪南头戴黄帽(可能指劳作之人)的人却因无法参与而"羞死",暗含对普通劳动者的人文关怀。最后用"三月未到二月将尽"的时间错位感,暗示春天易逝,灵龟(象征长寿)也留不住流水,催促人们珍惜当下春光。结尾的笛声余韵,让热闹的节日有了诗意留白,仿佛在说:今年的欢乐结束了,但明年还会再来。

全诗妙在"热闹中见禅意"——既有寒食节市井狂欢的鲜活记录,又通过"葑草青青促归去"等句子悄悄提醒人们时光流逝,在欢腾里藏着一丝淡淡的惆怅,这正是中国传统节庆诗词特有的味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