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
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
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
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菜园里的蔬菜和秋兰作对比,表达了一种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前八句写菜园场景:豆子、葵菜等普通蔬菜被人精心照料,因为它们能填饱肚子;而秋兰虽然自带清香,却因"不能吃"被冷落在一旁。这里用"人多利一饱"尖锐指出现实——人们往往只追求实用价值。

后八句转为秋兰的自白:它庆幸自己没被铲除,守着老根安静生长。不羡慕蔬菜被做成腌菜(旨蓄),也不向往名园的热闹。哪怕被欣赏,也不愿被摘去做配饰;哪怕生长在路边,也绝不挡道碍事。最后点明主旨:幽静山林里的芬芳,本就不是为了讨好世人而存在。

全诗妙在三点: 1. 用"能吃的菜"和"不能吃的花"比喻世俗价值与精神追求的冲突 2. 秋兰的形象象征清高自守的君子,不迎合、不争抢 3. "非是为人论"道出真谛:美好的事物自有其存在意义,不必得到他人认可

就像现代社会里,有人追逐名利,也有人坚持热爱但"不赚钱"的事业。这首诗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评判,而在于是否忠于自己的本心。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