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郊外的生动场景,核心是王妃出游时与百姓互动的温馨画面。
前两句"郊外金軿步帐随,道边游女看王妃"像电影镜头:金光闪闪的马车(金軿)在郊外行进,随从们举着华美的步帐(移动屏风)跟随,路边看热闹的姑娘们正偷瞄王妃。这里用"看王妃"而不是"观瞻"等正式用语,显得特别生活化,让严肃的皇家出行瞬间有了烟火气。
后两句更有意思:太监(内官)骑马飞奔来传信,带来的却是吴越王体贴的叮嘱——"田间花开得正好,爱妃可以慢慢赏花回来"。这里的反差很妙:按常理,快马传信都是紧急军情,结果传来的却是丈夫对妻子赏花的纵容。"陌上花开"四个字特别清新,把公文变成了情书,把王命化作了家常话。
全诗最动人的是藏在字里行间的三种温度:百姓对王室的好奇(游女偷看),丈夫对妻子的宠爱(特意传信让慢慢玩),以及王妃对自然之美的留恋(愿意为此延迟回宫)。通过"缓缓归"这个细节,把权力顶端的王室生活写出了寻常夫妻的温情,让高高在上的宫廷有了人间气息。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