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岭行(2003.11.30作)
霜天庾岭春还远,急切寒梅次第开。
百姓珠玑长短巷,千秋关塞浅深苔。
夫人庙里怀馨烈,风雨亭中忆圣才。
村野苍颜矜善佑,朝堂谪宦幸余灰。
浮生得失真如电,尘世悲欢恍若雷。
席上青衿常寂寂,山头白雪又皑皑。
东坡树下知际遇,六祖祠前悟从来。
远客抠衣循古道,长思贤相几时回。
百姓珠玑长短巷,千秋关塞浅深苔。
夫人庙里怀馨烈,风雨亭中忆圣才。
村野苍颜矜善佑,朝堂谪宦幸余灰。
浮生得失真如电,尘世悲欢恍若雷。
席上青衿常寂寂,山头白雪又皑皑。
东坡树下知际遇,六祖祠前悟从来。
远客抠衣循古道,长思贤相几时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庾岭(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交界)初冬时节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历史人文的思考。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开:
1. 自然与历史的交织(前四句) 开篇用"霜天""寒梅"点出初冬萧瑟,但梅花已迫不及待开放。随后镜头转向当地百姓生活("珠玑巷"是岭南著名古村落)和古老关塞的青苔,展现时间在这里留下的痕迹。就像我们今日走在古镇老街上,既能看见热闹的商铺,又能触摸到墙角的岁月斑驳。
2. 人文追忆(中间八句) 诗人探访夫人庙(可能指冼夫人祠)、风雨亭等古迹,联想到历史人物。用"怀馨烈""忆圣才"表达对先贤的敬仰,特别提到被贬谪至此的官员(如苏轼),以及普通村民对善行的传承。这里藏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无论庙堂高官还是乡野老人,最终都会化作历史的余烬,但精神可以长存。
3. 人生顿悟(后四句) 在六祖慧能修行过的南华寺附近,诗人获得禅意般的启示:人生得失如闪电般短暂,悲欢像雷声一样轰烈却易逝。结尾"抠衣循古道"的细节特别生动——提起衣角小心行走在古道上,这个动作既写实又象征对先贤精神的追寻,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全诗妙在将冬日实景、历史遗迹、人生哲理自然融合。就像我们旅游时,看到古树会联想它见证过的故事,触摸石碑会思考刻字人的命运。诗中"寒梅急开""山头白雪"的鲜活画面,与"得失如电"的透彻感悟形成强烈反差,让人在时空穿梭中体会永恒与短暂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