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端水
烟澹江浦月,晨起理舟楫。
如接梦中境,一声清觱篥。
悠悠行役心,郁郁中肠结。
值兹丧乱馀,田园半芜没。
耕凿无粒储,徵求如束湿。
不行同坐窘,行矣肠断绝。
望云知我亲,怜我远跋步。
愿言及春归,对酒庭花发。
如接梦中境,一声清觱篥。
悠悠行役心,郁郁中肠结。
值兹丧乱馀,田园半芜没。
耕凿无粒储,徵求如束湿。
不行同坐窘,行矣肠断绝。
望云知我亲,怜我远跋步。
愿言及春归,对酒庭花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战乱年代普通人离乡背井的辛酸画面,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江面薄雾中挂着残月,天刚亮就匆忙撑船出发。忽然听到一声凄凉的管乐声,恍惚间让人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这里用"梦中境"暗示离别的恍惚感,用"清觱篥"(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的哀怨声烘托愁绪。
中间八句直白道出离乡原因:诗人心里充满漂泊的苦闷(行役心),胸口像打了结般难受。战乱后家乡田园荒芜,辛苦耕种却颗粒无收,官府征税却像拧湿布条般榨干百姓。不走会困死在家乡,走了又肝肠寸断。这里"束湿"的比喻特别生动,让人联想到拧毛巾时越拧越紧的压迫感。
最后四句转向对亲人的思念:望着天上的云就像看见父母,他们一定心疼我长途跋涉。只盼着春天能回家,在开满花的院子里陪父母喝酒。结尾突然转向温馨想象,与前面的苦难形成强烈对比,更凸显现实的残酷。
全诗就像一封战乱年代的家书,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字都浸透着普通人在乱世中的挣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两难选择——明知离家是条苦路却不得不走,这种真实困境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