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景星赴乡试
不能随我隐,尔亦自有见。
举世尽鸿冥,何日息龙战。
挟策干诸侯,游士吾所贱。
读书二十年,当为明廷献。
世事虽靡常,公道此未变。
果为珊瑚枝,铁网终能罥。
竖儒守一经,讵足拯离乱。
傥可梯青云,或冀理一县。
抚字缓催科,且恤百里患。
杯水沃车薪,终胜助以扇。
黄花取次开,老眼摩挲看。
此愿果否偿,送尔泪如霰。
举世尽鸿冥,何日息龙战。
挟策干诸侯,游士吾所贱。
读书二十年,当为明廷献。
世事虽靡常,公道此未变。
果为珊瑚枝,铁网终能罥。
竖儒守一经,讵足拯离乱。
傥可梯青云,或冀理一县。
抚字缓催科,且恤百里患。
杯水沃车薪,终胜助以扇。
黄花取次开,老眼摩挲看。
此愿果否偿,送尔泪如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一位长辈送别晚辈去参加科举考试时写的,既有对晚辈的鼓励,也透露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和期待。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像一位老者在灯下与你谈心。
诗的开头说"你不能像我一样隐居,你有自己的志向",就像现在家长对孩子说"你有你的路要走"。接着用"鸿冥""龙战"比喻混乱的世道,像在说"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
中间部分像长辈的谆谆教导:"带着学问去求官可以,但别学那些到处钻营的人""苦读二十年,该为国家出力了"。提到"珊瑚枝终能被铁网捞起",就像说"是金子总会发光",鼓励年轻人要坚持。
诗里也流露出无奈:"死读书救不了乱世",但马上又转为期待:"如果能当个县令也好"。这里提出具体的为官之道——要体恤百姓,像"用一杯水救火虽然力量小,但总比扇风助火强",这个比喻特别生动,说做官要办实事,哪怕力量微薄。
最后回到送别场景:"菊花开了又谢,我老眼昏花地看着",就像老人站在门口望着孩子远去的背影。最后一句最动人:"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送你走时我的眼泪像雪珠一样掉下来",把长辈既期盼又担忧的复杂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就像一碗温热的老酒,既有现实的苦涩,又饱含温暖的期待。它告诉我们:在任何时代,长辈对年轻人的爱,总是混合着担忧、鼓励和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