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登高望远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战乱年代的苍凉和对故人的思念。
开头两句写黄昏时分的景象:几座空荡荡的城池里传来军号声,站在高处,暮色暂时变得开阔。这里"空城"暗示战争带来的荒凉,"画角催"指军中号角声,营造出紧张氛围。
中间四句是具体描写:江水奔流不息,像龙雷般轰鸣;夕阳斜照在城墙的矮墙上。诗人说自己头发已短(可能暗示年老或忧思),三年来常常观望天象(古人认为天象预示吉凶);和远在千里之外的老朋友一样,都在登高眺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战争阻断了霜降前的书信往来,高高的柳树上,大雁多年都没有飞回来。这里"雁未回"既是写实,也暗喻战乱导致音信断绝。
全诗通过空城、暮色、江水、斜阳等意象,营造出苍茫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乱世中普通人望眼欲穿却音讯全无的惆怅,以及岁月流逝、故人难聚的伤感。
李邺嗣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