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寄张坤

谩费精神掉五侯,破琴孤剑是身雠。
九衢护阙拟何去,玉垒铜梁空旧游。
蝴蝶有情牵晚梦,杜鹃无赖伴春愁。
思量不及张公子,经岁池江倚酒楼。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科举落榜后的苦闷心情,以及对朋友张坤的羡慕之情。

前两句说自己白费心思去讨好权贵("五侯"代指高官),结果还是落榜了,现在只有一把破琴和一柄孤剑陪伴自己,像是和自己作对的仇人。这里用"破琴孤剑"的意象,生动表现了落榜后的孤独和失意。

三四句写自己迷茫的未来:京城的大街("九衢")和皇宫("护阙")都去不了,曾经游玩过的玉垒山和铜梁山(可能是回忆中的美景)也成了空想。这两句透露出对前途的茫然和无奈。

五六句用"蝴蝶"和"杜鹃"两个意象表达愁绪:蝴蝶在傍晚牵动自己的梦境,杜鹃鸟的叫声更添春天的愁思。这里用自然景物烘托内心的烦闷,显得含蓄而富有诗意。

最后两句直接点出对张坤的羡慕:自己怎么都比不上张公子(张坤),他能整年在池江边的酒楼悠闲度日。这里的对比,既表达了对朋友潇洒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自己境遇的自嘲。

全诗情感真挚,用具体的景物和对比手法,把落榜后的失意、孤独、迷茫和对朋友的羡慕写得淋漓尽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