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方平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沙软新经雨”描绘了被雨水滋润过的沙地,显得特别柔软,给人以舒适的感觉。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
“风轻不起尘”接着描绘了轻柔的春风,没有掀起尘土,使得空气清新。这句诗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隐含着一种平和、宁静的生活态度。
“溪山随处好,花柳著行新”体现了诗人对沿途景色的赞美和欣赏,无论是清澈的溪流还是秀丽的山岭,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而“花柳著行新”则描述了春天百花争艳、生机勃勃的景象,寓言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放浪聊终日”这句诗中的“放浪”意为随性、无拘无束,表达了诗人想要尽情享受当下的生活,无忧无虑地度过每一天。
“蹉跎又一春”则表达了时光流逝,季节更迭,又迎来了新的一年,但诗人对此却感到无奈和遗憾,仿佛时间在不经意间悄然而逝。这里反映出诗人对于光阴易逝的感慨。
“行年已如此,犹复向来人”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仍旧向往和追求的决心。尽管年岁已高,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对未来的期待,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感慨。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