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退休归隐的场景,用简单自然的意象传递出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鸿鸟于飞,归戾于泽"用大雁归巢的画面起兴,就像大雁最终要回到水泽栖息一样,暗喻人生终要回归本真。这里用鸟类的自然习性来比喻人的退休,非常生动形象。
中间两句"君子于田,亦适维则"直接点明主题:这位品德高尚的官员退休后选择回归田园生活。诗人认为这种选择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就像大雁归巢一样理所当然。
最后两句"旅力不愆,曷云其极"是点睛之笔。意思是说这位官员为官时尽心尽力没有过失,现在功成身退正是时候。反问句"曷云其极"(怎么能说这是终点呢)暗示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全诗通过鸟归巢、人归田的平行对照,赞美了顺应自然、功成身退的智慧。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表达了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淡名利、回归本真的洒脱态度。
陈襄
(1017—1080)宋福州候官人,字述古,人称古灵先生。与陈烈、周希孟、郑穆友称“四先生”,倡理学。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神宗朝为侍御史知杂事,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杭州。后以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尝荐司马光、苏轼等三十三人。有《古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