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萧翼赚兰亭图
客舟夜渡中泠水,空山不见羲之鬼。骊珠飞去龙亦惊,月落空梁僧独起。
银钩茧纸归长安,蓬莱宫里人争看。一朝风雨暗园寝,玉柙搥碎昭陵寒。
龙眠画手元晖笔,当时曾笑萧郎失。至今二子亦何在,久与兰亭共芜没。
人生万事空浮沤,走舸复壁皆堪羞。不如煮茗卧禅榻,笑看门外长江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关于《兰亭序》传奇故事和人生感悟,我们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1. 国宝的奇幻漂流 前八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讲述了《兰亭序》的传奇经历:从王羲之写字的空山,到被唐太宗派萧翼骗走("赚"就是骗的意思),最后陪葬昭陵却遭遇盗墓。诗人用"骊珠"(龙珠)比喻珍贵字帖,"玉柙搥碎"暗指温韬盗墓的史实,把文物命运写得惊心动魄。
2. 艺术家的讽刺 中间四句提到两位大画家(李公麟和米芾)当年嘲笑萧翼骗术拙劣,可如今连画家本人也消失在历史中。这里用幽默的对比说明:骗画的、画骗子的、笑骗子的,最终都和《兰亭序》一样湮没无闻。
3. 禅意人生 最后四句是全诗精华,诗人说:费尽心机争夺("走舸"指快船追索,"复壁"指藏宝的夹墙)不如泡杯茶看江水流。用"煮茗禅榻"的闲适对比前文惊险的文物争夺,传递出"名利都是泡沫"的豁达智慧。
全诗妙在把国宝故事讲得跌宕起伏,最后突然刹车转向生活哲理,就像用历史大片引出人生广告——再珍贵的宝物也会消失,不如静心享受当下。这种从具体史实升华到普遍真理的写法,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 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到治下百姓爱戴,处州期满离任时,百姓曾为他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