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九

浮云起山泽,霭霭敷重阴。回薄遍太虚,肤寸即成霖。

飘风使之漓,迹灭不可寻。伟哉贤达士,泽物固其心。

遭时为卷舒,陆沈讵无因。谁言击磬者,不及南薰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浮云从山间升起、逐渐遮蔽天空并化作雨水滋润万物的过程,借此比喻贤能之士心怀天下、造福百姓的品格。

前四句用浮云的变化比喻人生际遇:云从山间飘起(人生起步),很快布满天空(事业展开),最终化作甘霖(造福社会)。中间四句指出,即使风雨打散浮云(象征挫折),它的痕迹消失不见,但真正的贤者始终怀着润泽万物的初心。

后四句揭示深层哲理:真正的人才像浮云一样懂得审时度势,该显则显(卷舒),该隐则隐(陆沉),都有其道理。最后用"击磬"(普通乐声)和"南薰"(传说中舜帝的祥和之乐)作对比,说明看似平凡的行为(如浮云化雨)同样能产生深远影响,不必追求虚名。

全诗通过自然现象阐明:真正的贤者不追求表面风光,而是像润物无声的雨水般,根据时势需要或进或退,默默为社会做实事。这种将个人抱负与自然规律相结合的处世智慧,至今仍有启示意义。

朱纯

朱纯(1417—1493),字克粹,号肖斋,自号龟峰识字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博雅有儒行,太守戴琥深敬礼焉,钦授翰林院简讨召修。正统元年官兵科给事中,后刑科给事中。曾与罗颀、张浩等结“鉴湖吟社”,著有《淘铅集》、《驴背集》、《自怡集》、《农余杂言》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