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斋卧病行药至山馆稍次湖亭二首

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
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
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辞君向沧海,烂熳从天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病中散步到山间湖畔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从压抑到豁然开朗的情绪变化。

第一首写病中苦闷: 前两句用天气比喻病情——连绵阴雨(结阴霖)终于放晴(初白日),暗示病情好转。接着描写自己斋戒沐浴后依然病容憔悴,甚至害怕独处(畏虚室)。窗前梅花和镜中衰老容貌让他更感孤独,忍不住抱怨朋友为何不来探望(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整体氛围阴郁,充满病人的脆弱感。

第二首写散步见闻: 诗人走到石壁附近服药(行药),发现东风已催生新芽(变萌芽)。主人家门外的绿意和湖中野花(小隐)形成鲜明对比,展现春天的生机。此时他突然领悟:这样的好时节(时物)正适合独自漫游,春光明媚时(春帆)反而该离家远行。最后两句气势开阔,表示要告别友人(辞君),去往更广阔的天地(沧海天涯),情绪从抑郁转为洒脱。

全诗妙在通过自然景物变化带动情绪转折:从病榻的灰暗到户外的明媚,从抱怨孤独到享受独处,最终在春光中获得精神解脱。诗人用"东风萌芽""门外绿""湖中花"等鲜活的春日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生命复苏的力量,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非常打动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