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钦州五月土如炊,满山杜若芳菲菲。素英绿叶纷可喜,劲烈不避炎歊威。

采之盈掬荐蔬食,臧获失笑庖人讥。君不见屈平夕餐赋秋菊,魂兮无南盍来归。

又不见坡公服食得枲耳,扣角自叹从前非。伊予假禄二千石,穷比二子犹庶几。

餐花嚼蕊有真乐,一饱何必谋甘肥。尚馀升合渍生蜜,从他薏苡生珠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五月钦州(今广西一带)的乡土风情,通过杜若这种野花展现了作者清贫却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开篇用"土如炊"形容天气炎热,土地像被蒸煮一样,但满山的杜若花却开得茂盛芬芳。这种生命力顽强的野花,绿叶白花在酷暑中依然挺立,不惧炎热。

中间部分写作者采摘杜若当野菜吃,引来仆人和厨师的嘲笑。但他用两个典故为自己辩解:屈原在《离骚》中写"夕餐秋菊",苏轼也曾误食苍耳(枲耳)后自嘲。作者说自己虽然拿着两千石的俸禄,但生活清贫程度和这两位古人差不多。

最后表达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吃花饮露也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不必追求美味佳肴。剩下的杜若用蜂蜜腌渍,就算别人像看待"薏苡明珠"的谣言那样误解自己也无所谓。这里的"薏苡生珠玑"暗指东汉马援被诬告的典故,表明作者不在乎外界非议。

全诗以野花杜若为载体,展现了作者安贫乐道、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用家常语言道出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把自己的清贫生活提升到文人雅士的传统高度,既幽默又富有哲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