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秋来官家劳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
公事:指为公家(官府)服徭役。不待时:不按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昨夜大雨积水达三尺,锅灶底下淤积一层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人们常说田家生活乐,田家苦难你们哪得知。
尔:你,你们,指田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凌晨鸡鸣时人当出行,日落犬吠时人当回归。
秋来官家劳役逼得急,不分白天黑夜不定时。
昨夜大雨积水达三尺,锅灶底下淤积一层泥。
人们常说田家生活乐,田家苦难你们哪得知。
注释
公事:指为公家(官府)服徭役。
不待时:不按时。
尔:你,你们,指田家。
创作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赋税和徭役是地主阶级政权残酷剥削农民的两种基本形式。诗人作首诗揭露繁重的劳役给农民带来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在主题上没有逸出元、白“新乐府诗”范围,也是为农民的悲惨生活状况呼吁。由于陈师道的生活比较接近人民,他对于农民生活的描写更具有震撼力。“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看似写农村习俗。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呜动身;归来惊动村里的看家狗。这似乎是一幅农村风俗画。然而两个“当”字点题了:本当应当这样,可是由于最近“公事”催促太急,农民已经不能按时出入了。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中的“三尺”是夸张,形容雨特别大。农民种庄稼有两怕,一怕干旱,二怕洪涝。“三尺雨”属于特大暴雨,足以引发一场洪水。诗中没有写洪水肆虐,却抓住生活的一个细节:烧饭用的灶,下面聚集着淤泥一一完全损坏了。屋漏冲倒了灶台,洪水卷来了泥沙。诗人没有说明,但已经暗示灾害十分严重。这一家人不能够对付灾荒。他们家的粮食可能没有剩余,他们无法修复被雨水毁坏的房子。“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诗人用这两句作了回答。不了解农民疾苦的官员眼中总有一幅“田家乐”的幻象,而农家的重重苦难却没人知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表面写田园,实则暗含讽刺。
前四句用鸡犬的规律作息反衬农人的身不由己——本该鸡鸣出门劳作、犬吠回家休息,却因官府紧急征调,作息完全混乱。"秋来公事急"暗示官府在秋收时节强征劳役,农民连基本生活节奏都被剥夺。
中间两句通过暴雨后的细节,展现农民生活的困顿。昨夜刚下过大雨,灶台都被雨水泡烂了,说明房屋破败不堪,连做饭的地方都成了泥潭。
最后两句直接点题:人们总说田园生活闲适快乐,可谁能真正体会农民的苦楚?"尔苦人得知"这个反问句充满无奈,揭示出社会对农民疾苦的漠视。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戳破了文人笔下"田园牧歌"的虚假想象。农民看似自由的田园生活,实则被官府压榨得连基本温饱都难以维持。这种对底层人民真实处境的关注,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