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由山塘泛舟过野芳浜,游留园及戒幢寺有慨
兰桡轻飏,有云间佳士,秀州狂客。
虎阜横塘随处舣,浜底野芳幽绝。
盛事难追,余馨犹在。
我意良飞逸。
为君道故,华屋丘山历历。
留园不是刘园,一花一石,大抵今非昔。
只树香林谁继起,一笑相逢弥勒⑴。
震旦香烧,恒河沙没,我佛应凄切(印度已为英人所灭。)。
低眉入定,心事大雄谁测。
虎阜横塘随处舣,浜底野芳幽绝。
盛事难追,余馨犹在。
我意良飞逸。
为君道故,华屋丘山历历。
留园不是刘园,一花一石,大抵今非昔。
只树香林谁继起,一笑相逢弥勒⑴。
震旦香烧,恒河沙没,我佛应凄切(印度已为英人所灭。)。
低眉入定,心事大雄谁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乘船游览苏州一带的山水园林和寺庙时的所见所感。全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泛舟游览的快乐。开篇用"兰桡轻飏"(小船轻快地划行)营造出悠闲惬意的氛围,同游的是两位风雅的朋友(云间佳士、秀州狂客)。他们随处停船游览,野芳浜的幽静景色让人心旷神怡。虽然昔日的繁华盛景已难追寻,但残留的美好气息仍让作者感到神采飞扬。
第二部分写游览留园时的感慨。作者巧妙地把"留园"和"刘园"(前主人姓刘)作对比,说现在的留园虽然名字还在,但一花一石都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暗示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第三部分转到戒幢寺的佛教感悟。看到寺中的弥勒佛像和香火,作者联想到佛教发源地印度已被英国殖民,用"恒河沙没"(恒河的沙子都被淹没)的夸张比喻表达对佛教衰微的痛心。最后以佛祖"低眉入定"的形象作结,说连佛祖的心事都无人能懂,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无奈。
全词通过游览路线串联起三个场景,既有山水之乐,又有怀古之思,最后升华到对宗教、历史的深刻思考。作者善用对比手法(如"留园不是刘园"),将眼前景与心中情自然融合,在轻松游记中寄托了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