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客住 鹧鸪
镇相对。
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
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
笮桥半渡,便等閒,湿了那时衣袂。
飞去矣。
倚槛谁家,两峰低翠。
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
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
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伴夕阳、无边野色,荒茅乱竹,是处蛮天黏水。
行人已自肠断,何况花落声声啼更起。
笮桥半渡,便等閒,湿了那时衣袂。
飞去矣。
倚槛谁家,两峰低翠。
懊恼年年,还住桂江归未。
忍向木棉枝上,听到春深,晓风残梦里。
翻怜朋鸟,任栖烟、和雨不曾分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黄昏时分的荒凉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表达了作者对留客与离去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作者描述了一幅夕阳下的荒凉画面。太阳快要落山了,周围是一片广阔的荒地,茅草和竹子杂乱无章,仿佛与水相连,构成了一片蛮荒之地。这样的场景中,过路的人已经感到心情沉重,更何况是春天到来,花落时节,鹧鸪鸟的叫声更加让人感慨万千。
接着,诗中描述了一座小桥,行人经过时,桥面湿润,沾湿了行人的衣裳。这看似平常的一幕,却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开始直接诉说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他站在栏杆边,望着远处的两座山峰,心中充满了无奈。每年春天,他都留在桂江边,却迟迟没有回家。作者忍不住问自己,为何不能像那些飞鸟一样,随风而行,不被羁绊。
最后,作者提到了“朋鸟”,即朋友,表达了一种希望与朋友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不受束缚的愿望。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由和归宿的向往。
整首诗以黄昏和荒凉的环境为背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归家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细节描写也增加了画面感,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