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与妇小酌玉莲花前有感

西湖西山坡,水乐洞之恻。
有池当轩绿,有花当夏白。
风润脉柔茎,午芳擅正色。
方来玉八瓣,圆中珠一的。
曾携真率杯,相看契清閴。
主人自城居,会与乘閒客。
回头一十年,今日为何日。
窗前小盆池,又见此花发。
花于我何心,我见花自恻。
老妻颇解事,一笑复太息。
胡为不自知,君已八十一。
洛阳白牡丹,杨家红芍药。
魂梦且不到,何独□怀昔。
□□垂头答,风雨天昏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81岁老人在家中赏花时的人生感慨,用非常生活化的场景展现了深沉的生命感悟。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回忆十年前赏花(开头到"今日为何日"):老人回忆十年前在西湖边朋友家赏玉莲花的场景,描写了花瓣晶莹如珠玉的美丽画面,那时还能和朋友把酒言欢。

2. 当下家中赏花("窗前小盆池"到"君已八十一"):现在窗前小盆里又见玉莲开放,但心境完全不同。老人对着花感伤,老伴很懂他的心思,笑着叹气提醒他:"你都已经81岁了"。

3. 生命感悟(最后六句):老人意识到那些名贵的牡丹芍药连梦里都见不到了,更别说现实中,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最后以"风雨天昏黑"作结,暗示人生暮年的苍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最普通的家庭场景(老夫妻看花)展现深刻的人生感悟 - 通过"花依旧开,人已老去"的对比,表现时光无情 - 老伴"一笑复太息"的细节特别真实动人 - 最后用天气暗示心情,余韵悠长

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81岁老人看花时的复杂心绪:对往昔的怀念、对衰老的无奈、对生命的感悟,都融化在寻常的生活画面里,格外打动人心。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