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和一位女子的愁绪,画面感很强,情感细腻。
上片写景: 开头用"阴阴"形容春云,给人一种压抑感,暗示雪将落未落的沉闷天气。东风吹来却带着寒意,惊动了帘幕,说明春寒料峭。接着视线转向远处,河水开始解冻泛起绿色涟漪,但小桃树的花苞还没绽放——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初春"万物将醒未醒"的微妙状态。
下片写人: 一位肌肤雪白的佳人因忧愁消瘦,眉头紧锁。院里静悄悄的,只有剪刀裁剪衣料的声响,她大概是在用白布缝制春衣。这里藏着巧妙的设计:一方面"白纻"(白布)与前面的"雪肤"形成颜色呼应,另一方面"作春衣"的动作又暗示着对温暖春天的期待。全词最妙的是始终没直接说她在愁什么,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整体来看,这首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微电影:镜头从阴云推到帘幕,掠过刚解冻的河水,扫过未开的花枝,最后定格在深院中默默制衣的佳人身上。通过春天缓慢苏醒与人物内心愁绪的对比,传递出一种"春天来了但心事未解"的惆怅感。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