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边三首 其三

昔岁衔王命,今秋独未旋。
节毛风落尽,衣袖雪沾鲜。
瀚海平连地,狼山峻入天。
何当携侍子,相逐拜甘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在边三首 其三》,写的是诗人对于远在他乡、未能及时回家的感慨,以及对于未来的期盼。下面我们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昔岁衔王命,今秋独未旋。 过去,你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出发时意气风发,但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你还没有返回。这说明诗人之前曾有公务在身,远赴边疆,而现在,他仍然在那里,未能如愿归来。

节毛风落尽,衣袖雪沾鲜。 这里的“节毛”指的是军中的节杖装饰物,象征着职责和荣耀。“风落尽”形容这些装饰物在风中被吹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职责的结束。诗人形容自己的衣袖沾满了雪,象征着他在边疆经历的艰辛和寒冷。这也体现了他孤独无依和生活的艰苦。

瀚海平连地,狼山峻入天。 “瀚海”指的是沙漠,“狼山”则是边塞中的一座山,这两句描绘了一片广阔的沙漠和平缓连绵的山峦,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壮丽。诗人通过这样的景象,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何当携侍子,相逐拜甘泉。 “侍子”指的是陪伴的孩子,“甘泉”是指古代的甘泉宫,这里代指朝廷。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带着孩子一起回到朝廷,拜见天子,表达他对朝堂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长期在边疆的孤独和思念,以及对回归家乡、重新见到亲人的期盼。他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边疆的景色和生活,同时也透露出对朝廷生活的向往,使得整首诗既有壮阔的景象,也有细腻的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