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珠伎

碗珠闻自宫掖来,长竿宝碗手中回。
日光正高竿影直,风力旋空珠势侧。
当时想像鼻生葱,宛转向额栽芙蓉。
箸头交箸忽神骇,矛叶舞矛忧技穷。
昔人因戏存戒惧,后人忘戒但戏豫。
汉朝索撞险还愁,晋世杯柈危不寤。
徘徘徊徊夺目睛,攲攲倾倾献玉璎。
滑涎器从龙堂出,煇𤐰命与鬼骨争。
君不见王家大娘材艺绝,勤政楼前戴竿折。
市人欢笑便喧城,惊动金吾白梃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惊险刺激的古代杂技表演——"碗珠伎",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表演的精彩和背后的警示意义。

表演场景: 杂技演员手持长竿,竿顶的宝碗在空中旋转飞舞。阳光直射下,竿影笔直,但碗珠却被风吹得倾斜摇摆。演员技艺高超,动作灵活,时而像在鼻梁上栽种莲花,时而像用筷子玩惊险的杂耍,甚至挥舞长矛般令人屏息。观众们看得目瞪口呆,表演者却始终保持着优雅从容,仿佛在献上珍贵的玉饰。

表演背后的思考: 诗人由表演联想到历史教训:汉代和晋代都曾因沉迷享乐而忽视危机。碗珠表演虽然精彩,但也像从龙宫偷来的宝物一样充满危险,表演者的命运仿佛在与鬼神搏斗。最后,诗人提到唐代著名杂技演员"王大娘",她的表演曾轰动京城,但也因意外而折戟,暗示过度追求刺激可能带来悲剧。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描绘碗珠伎的惊险与美丽,提醒人们:娱乐虽好,但不可沉迷其中而忘记忧患意识。表演者用生命冒险,观众在喝彩之余也应保持清醒。整首诗既有对技艺的赞叹,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洞察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