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饮酒诗

是非俱幻影,妄别伪与真。
世界如空华,谩公浇与淳。
古人今何在,千载一梦新。
唐虞且空虚,岂复有隋秦。
况我此之身,天地一微尘。
区区欲徇世,用力嗟徒勤。
迩来稍自悟,遂与杯酌亲。
世味如嚼蜡,说酒犹生津。
朝醉忘盥頮,暮醉忘冠巾。
世人自我异,我岂异世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看透世事、超脱世俗的豁达心态,核心思想是"人生如梦,不必较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世界观:诗人认为世间的是非对错都是虚幻的("是非俱幻影"),就像水面上短暂的水泡("世界如空华")。他用历史举例——连尧舜这样的圣君时代都成了过眼云烟("唐虞且空虚"),隋秦这样的朝代更不值一提,更何况渺小如尘埃的我们。

2. 生活态度:诗人曾努力迎合世俗("区区欲徇世"),后来醒悟这种努力都是徒劳。他发现世俗生活像嚼蜡般无味,唯有饮酒能带来片刻欢愉("说酒犹生津")。通过描写早晚醉态(忘记洗脸、戴头巾),展现了一种放任自流的生存状态。

3. 自我认知:最后四句特别有意思。诗人说虽然世人觉得我古怪,但我本质上和他们没什么不同。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实际上暗含了对世俗标准的否定——不是诗人另类,而是世人被虚假的价值观蒙蔽了。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通俗的比喻(空花、微尘、嚼蜡)把深刻的哲学思考变得生动可感。它提醒我们:在忙碌追求功名利禄时,不妨停下来想想——那些我们拼命争夺的东西,是否真如想象中重要?这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

滕岑

滕岑(一一三七~一二二四),字元秀,严州建德(今浙江建德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领乡荐,屡试进士不第。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特奏名,调徽州歙县尉。终母忧,再调温州平阳县丞,秩满监南岳庙。宁宗嘉定十七年卒,年八十八。有诗集,已佚。事见《桐江集》卷一《滕元秀诗集序》。滕岑诗,据《瀛奎律髓》、《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