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为阮亭赋余氏女子绣浣沙图
灵芸十五鬓如鸦。
针绝写西家。
捧心眉矉处,粉面映溪花。
试问苎萝畔,无忧艳,何事浣春纱。
梧宫叶落珠帘下,犹闻神女堪夸。
谁信道五湖,烟水泛轻槎。
待想玉床醉倚,娇无力,阁绣晕明霞。
针绝写西家。
捧心眉矉处,粉面映溪花。
试问苎萝畔,无忧艳,何事浣春纱。
梧宫叶落珠帘下,犹闻神女堪夸。
谁信道五湖,烟水泛轻槎。
待想玉床醉倚,娇无力,阁绣晕明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绣娘绣制西施浣纱图的场景,充满唯美想象和浪漫色彩。
上片先以"灵芸"(古代著名绣娘)比喻绣技高超的余氏女子,说她十五岁时就有一头乌黑秀发。她绣的西施图栩栩如生,连皱眉捧心的神态都惟妙惟肖,仿佛能看见西施在溪边浣纱时,美丽面容与水中花朵相映成趣。这里用"无忧艳"的反问,暗示西施本可以无忧无虑生活,为何要卷入政治漩涡。
下片转入历史想象。说当年吴王宫中秋叶飘落时,西施的美貌仍被传颂。但谁能想到,这位绝代佳人最终只能泛舟五湖,隐居烟波之中。结尾处更添浪漫:想象西施醉倚玉床时娇弱无力的模样,绣品上仿佛还映着她脸上如晚霞般的红晕。
全词巧妙地在现实绣品与历史传说间穿梭,通过"绣娘绣西施"这个特殊视角,既展现了绣娘的精湛技艺,又带出对西施传奇人生的遐想。最妙的是结尾,把绣品上的西施想象成活色生香的美人,让静态的刺绣顿时有了生命力。